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0日讯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付荣 实习记者 庞子岩 通讯员 董国华)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在推进研学实践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了独具市中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样板。为共同研讨梳理学生研学工作经验,努力在研学实践教育上“走在前、开新局”,3月29日,济南市市中区研学工作现场会在市中区教师成长基地召开。
会议由市中区教体局团工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张婧宏主持。
市中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春,市中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田霖,共青团市中区委书记党淼,市中区融媒集团总经理李猛,市中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鲁明以及全区各中小学分管校长、德育主任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宫春局长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全区研学工作取得的成绩,鼓励各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用好研学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厚植家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她指出,各学校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主体作用,切实做好宣传动员、安全教育和统筹协调等工作,确保将研学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市中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田霖,共青团市中区委书记党淼,市中区融媒集团总经理李猛为市中区优秀研学案例颁奖。
展示环节,六所学校聚焦多学科融合、研学标准、区域特色研学以及班本课程研发等角度,以教师、学生、家长、研学联盟合伙人的视角讲述市中研学故事。
01 济南兴隆k15 教育联盟
在市中区的兴隆片区,孕育着一个朝气蓬勃的济南兴隆k15 教育联盟,这个联盟中有两所小学——泉泽小学和润泽学校小学部。多年来,他们致力于创设孩子们所喜欢的体验机会与场景,让环保行为真实发生。为了让教育“润物无声”,更让生态环保的理念“掷地有声”,他们的研学课程开发有些与众不同。
行与学之前,是专属于孩子们的宝藏意见征集期,学校设计了不同主题的研学课程,于是以泉泽、润泽为原点,孩子们的小脚丫开始一步步向外辐射。短短六年,且研且学,且行且思,在一次次真实的研学地点的引导和一个个科考任务的驱动下,亲身感受生态环境的魅力,加深对自我、生命与世界的认识。
在研学路上,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埋下了科学研究的种子,并立志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孩子们用集体生活的形式,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不是在游山玩水,而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方式。通过言传身教、活动设计浸润孩子,让他们变得更有爱心,更能够和别人分享,更有集体主义精神。
六个年级,六个主题,师生们共同度过了一段段奇幻多彩的探索之旅。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世界,了解身边的生物。研学,让坚毅底气真正内化,让生态教育真实发生。
02 济南市纬三路小学
济南市纬三路小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老商埠区域优质的资源,开发实施“商埠情怀”课程,将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起来,让社区成为学校教育的“大课堂”和“实验室”。二十余家资源场馆成为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全环境育人合作单位”。
学校建立了“学校 基地”共育机制和“教师 家长 校外辅导员”导师合伙人机制,通过“承古开新”“文博华彩”“商埠经纬”“财商之道”“百年名牌”“红色传承”六大课程版块,二十四个课程项目群的实践学习手册,让孩子们深入探寻商埠之美、文物之华。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全体师生走进老商埠,采用全校常态推动,年级版块带动、班级项目深研、学科实践学习、全员共同参与的方式通过“日常 专属”的形式让“商埠情怀”课程的学习研究贯穿学期始终。学生们在项目式学习中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技巧,而这些恰恰是对学校教育有力的补充与融合。学校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融合育人、社会化育人等途径,助力学生们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03 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学校
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学校展示了学校“致敬母亲河,泉河少年科考行”研学活动。学校聘请了济南大学的专家教授协助进行黄河研学的策划工作,根据学校的基本校情和学情,再经过各学科备课组的反复打磨,最终确定了以科技为特色的研学课程方案。
学校的研学线路:由黄河下游的济南出发,途径黄河中游的河南,其中包括小浪底水利枢纽、郑州河南博物院、洛阳龙门石窟,最终到达黄河上游的甘肃,包括兰州、临夏刘家峡水电站,在行程的最后一天,与临夏一中的同学们同上一节科学课。
行程的选择主要从两个角度体现科学性:一是甘豫鲁三地分别位于黄河上中下游,让孩子们在不同河段,感受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是线路中包含黄河干流上两个重要的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好具备相关的地理和物理学科知识,为学校设计的跨学科知识融合提供知识基础。
学校还邀请了兰州大学的何鹏举教授,开设《地球第三极——诗和远方》的讲座,为进入临夏地区后,更好地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做好知识铺垫。在郑州邀请专家为同学们现场讲授小浪底工程调水调沙的工作原理。
为了达到更好的研学效果,学校教师卢可雷不仅关注孩子们的接受程度,还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每天都在调整课程,随时为同学们增减内容。家长们在后方也随时参与卢主任提出的科学问答互动,让整个研学过程充满了智慧的碰撞。
04 山东省济南第十四中
山东省济南第十四中学以《做有标准的研学——研学实践中的评价设计与实施》为题,分享了学校的经验和做法。从2016年秋季至今,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让“行走中的课堂”既有标准,又有评价闭环,有了稳定的安全和课程学习质量。从这个角度上说,十四中的研学也可以说是“基于标准的学习”。
学校重视研学导师的选用,从“服务态度与责任心、课程意识与落实能力、协调行程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打分评价。这里的研学导师既有全陪研学导师又包括地接导师。这也为研学公司对地接公司的要求提供了依据。在安全和质量保障中,学校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十四中把研学定位为课程,不是旅游,所以以上课标准来要求,只不过换了学习的地方、学习方式。不仅如此,学校每条线路还有总结,这个总结由学校老师完成,类似于教学反思。
2023年春天,44名五至八年级11-14岁的少年,用7天的时间来回三千多公里,进行了“山东娃,黄河情,中国心,复兴梦”的黄河主题研学。7天里,孩子们勇敢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在实地脚步的丈量中,看黄河之水如何“以滔滔之力,塑滔滔之国”,去领悟为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十四中研学实践课程的总称为“经纬中国”,有三层含义:一是地理维度含义,取经度和纬度含义,代表希望学生们通过研学用脚步丈量大地,发现中国;二是思维方式含义,学生在实际的研学中,去发现感悟历史的发展不是单向度的,总是和古今中外发生着纵横交互的联系,并在联系中不断发展,理解思考中国;三是育人理想含义,学校期望用经纬中国的方式,照见中华文明,照见中华精神,照亮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前行路,成为经天纬地之才。
05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以《人生远足,让每个成长的日子都闪亮》为题,分享了学校的博物馆研学课程。
博物馆做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我们与整个人类文明的过去无限接近的地方,也是人类文明精华的储藏室,是天然的学习空间。而小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年纪,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实物传递知识,更可以激发兴趣、引导思考,是除了学校之外不可多得的大课堂。于是,经五路小学将研学地点固定在博物馆。
最终,经五路小学的课程确定了这样几个维度:1.资源有力度;2.策划有高度;3.学习有厚度;4.参与有广度;5.体验有深度;6.课程有态度。
有了资源,有了维度,大家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思维碰撞,最终确定了以“观千器而博学 踏百馆而广识”为主题的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打卡博物馆系列研学课程。在不断研究探索中,学校形成了班本性研学的固定模式,即:采取行前实地考察 预热课程 精心设计、行中动手体验 现场课程 互动讨论、行后课程评价 分享课程 成果汇总。主要体现在行前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讲解等建立形象认知,行中集体参观及分组模块化探究建立系统认知,行后通过游记、ppt、总结交流等形式建立深度认知。
短短两年间,师生们集体打卡博物馆6家,亲子、小组、个人打卡博物馆近百家,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出国旅游也要去当地有名的博物馆,可以说,打卡博物馆,已经深深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06 济南实验初中
济南实验初中用情景剧展现了他们的研学精彩纪实。情景剧共分为五个篇章。在第一篇章中,同学们展示了他们对研学的热切渴望,和对临夏这片黄河上游的土地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在第二篇章中,同学们表演了他们在兰州大学地矿学院的所学所思,并围绕各个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在第三篇章里,孟潇然同学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临夏研学的精彩瞬间。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到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从盐锅峡水电站到刘家峡水电站,同学们亲身感受了临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这段旅程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大家对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趣。
临夏的独特风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色古香的民居、精美的河州砖雕、诱人的美食……每一处都展现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同学们在品味临夏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增进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经过五天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同学们在任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各自的研学课题。一份份独一无二的答卷凝聚了大家的汗水和智慧,也见证了这段难忘的研学之旅,无不体现了本次研学对同学们的影响和提升,以及同学们对家国情怀、东西部协作的责任感。
张一凡同学代表全体同学发表了感言。她表示,这次临夏研学之旅不仅让大家收获了知识和成长,更激发了大家对未来人生之旅的期待和为祖国东西部协作和民族融合贡献力量的决心。最后,全体同学齐声高呼:“天海情深牵一线,心手相连共研学!”为这次难忘的研学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会议最后,市中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鲁明作《市中区中小学研学工作报告》,她回顾了近几年研学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从“研学意义的再认识、研学中的关注点、研学的收获”等多个方面对研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指出了研学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要“增强课程意识、加强课程进化、做强协同育人”的三条建议。
针对未来的研学工作,王鲁明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她表示,各校要继续创新研学活动形式和内容,推动研学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市中特色的研学品牌,为培养更多“身心两健、气质独特、心系家国、放眼世界”的市中学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