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其中,二十四节气作为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3月29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三班家长论坛邀请了汉墨园教育的牛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一节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课堂。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天象,顺应自然的智慧,不仅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南,更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感悟。
牛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比如立春,意味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惊蛰,预示着春雷响彻,惊醒了沉睡的大地;清明,寄托着人们对先人的怀念之情等等。孩子们也都听的津津有味,格外认真。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同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不仅是斗转星移,每个节气中更是藏着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它是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它是陆游的“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它还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通过牛老师的讲解,相信孩子们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厚的情感。二十四节气对于现代社会,它不仅仅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更是一种精神,它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希望我们都能不忘初心,把这种精神流传下去。